踏入研究之路--談博士班生涯規劃
作者  黃智賢 博士     文章來源:  http://140.121.200.23/phdroad.htm  原文連結已失連,轉貼自網路
 
        這條路,基本上是艱苦難行的[註一]。
 
        寫這篇文章的想法很簡單。我想自己藉由整理一下這些年來的體會,以思考自己未來的路要如何走;此外,也給尚在煎熬中的難友們一些可能的鼓勵與建議。長久以來,個人自掃門前雪,讓多少人浪費了許多寶貴的青春重複前人的錯誤,而此刻,我只希望能拋磚引玉,庶幾算是作點功德吧。
        基本上,我是在國內念博士的,我只能提供在國內念的經驗,若有人能告訴我們在國外的經驗,那也是我極為期盼的。
 
        博士這條路的起點,應該從碩士便開始了。許多人第一個抉擇便是,去國外念還是國內念好?這個標準答案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國內念碩士加博士,一般而言至少要花碩士兩年與博士四年,也就是至少六年的時間。而這都是最順利的情況。博士念五六七年者亦所在多有。想想看,如果能出國直接攻博士,五年拿到學位,就節省掉一兩年的功夫了。因此,在國內念博士若不好好規劃,很可能會耗掉不少時間。
 
        好啦,若有些因素使你一定要在國內念,例如,女朋友,家人,或甚至一些興趣與老師的因素等,也不必太難過。好好及早規劃的話,在國內念仍有不少優勢--只要你能好好的及早規劃的話。

        有哪些優勢呢?事實上,國內的設備據一般了解,仍有頗高的水準,而好的師資是可以自己找的。語言上與環境的隔閡較少,省去摸索時間。此外最重要的是,不僅可以省掉出國上百萬的學費,還有不少獎學金就業機會。而且畢業後對國內的情勢與研究環境的了解與資源的掌握,也遠比國外回國者來得迅速,尤其經過四五年的經營的話,其人脈與因緣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諸此種種,都要好好的規劃與經營才行。由於要談得太多了,我們就分幾個子題來討論吧。

1. 碩士班
 
        碩士班是一種解決處理問題能力的基本訓練。考上後第一件是便是找老師。相信這是許多人第一次單槍匹馬開始面試。找老師非常重要,因為這牽涉到你研究的方向與未來的工作,不可等閒視之。而對於找老師,我的建議如下:
 
        如何選擇老師呢?興趣>學長>老板>工作>學校。這個權重順序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興趣是第一優先的,因為有濃厚的興趣,可以讓你拼命,甚而可以做出突破性的東西,這不是學長或老師指導得出來的。其次,好的學長可能會比好老師的影響力來得更重要[註2]。因此,若該實驗室有博士班學長的話,好好的和學長談一談有時所得到的資訊甚至可能會遠多於老師。實驗是動手的工作,技術層面的話博士班學生所接觸的可能比老師還多,而且也有前人教你許多經驗。許多事如投Paper請經費甚或題目與未來出路都可以有人請教。而博士班學長作為與老師間的潤滑更是會讓你減輕許多初學者的壓力。
 
        怎樣的老板才是好的老板呢?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有人說要找脾氣好的,有人說要找paper多的,有人說要找知名度高的。當然,凡事是很難兼顧的。我以為,若要走學術研究路線,老師是否還有心作研究應是第一的考量。這可以由老師還有否在發表文章,有沒有接計劃看出。若找一個老師沒心研究,不僅學生累,老師也累。其餘的考慮,最重要的是,要和老師好好談一談,是否能和得來,若一言就不合,最好還是謹慎一點。不過許多比較大牌或精於研究的老師很可能脾氣與個性比較獨特,這方面,若不想有遺珠之憾,仍是可以聽聽博士班學長的建議。
 
        當然,若有的人只想念個碩士找工作,工作便可以提到比較前面的優先考量。此外,再補充一點。其實,若走學術研究路線,發表是很重要的。熱門的領域可能所能突破的也較少,而稍冷的學門不見的未來幾年就會被炒熱起來,但也比較易有突破。這些因素在找老師考量其研究領域時,都應該好好思考。

2.要不要直升?
 
        念完第一年碩士,有很多人可能便面臨到一個問題了--要不要直升呢?在此提供一點建議。若你能在碩一便斷定自己非常有興趣繼續念,而且發憤要讓自己念出點名堂來,甚而,已有寫論文的能力,這時,直升無妨;但是,若你連題目與主題都還沒有,渾渾噩噩每天不知所以然,我建議你還是乖乖作碩士論文。為什麼呢?因為若是後者,直升會使你失去一次作論文與口試的機會。而若是前者,當然就沒差了。
 
        當然啦!要達到前者的能力與鬥志,必需要更早花下更多的功夫,這也是我強烈建議的。例如許多實驗室在放榜後便開始訓練學生作實驗,一個暑假過來,若好好的學,甚至碩士論文的資料都可以作完。所以,這個暑假,一定要好好把握才是。不過這個環境一來得靠自己努力,二來也要實驗室環境的配合。試想如果一個暑假老師要你做一些雜功,你就無奈了。(這又再一次見證找老師或實驗室的重要性。)
 
3.碩士論文
 
        若是沒有直升,當然就得寫碩士論文了。其實,碩士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訓練,一般來說,老師都會有題目給學生,若能達到老師的要求,畢業不是太大問題,所費的便是苦工與時間而已。當然也有放牛吃草的老師,這時,可能會比較辛苦了。
 
        碩士論文若有機會的話,可以盡量嘗試投稿到會議(conference)或國外雜誌(journal)去,這對於你的博士班入學考試或甚至未來找工作都有幫助。由於你只是碩士班,可能沒有能力自己投,這時若有學長或老師幫你寫與投也無妨,畢竟要投paper不是短期便可以做到。只要有掛個名,好歹也是一個開始。

4.當兵?當官?考博士班?
 
        碩士班畢業了,你要面對的抉擇便是,要先當兵當官還是先考博士班好呢?許多老師都會希望學生留下來念博士班,但是,這時候,千萬得自己冷靜的評估一下。

        我建議不妨做這樣的考慮︰若你直升,當然沒話說,一定已在念博士班了。若你的碩士論文已經投出去了,甚或可能發表了--這時我建議你先念博士班,因為你已經進入狀況了,博士班可能還算會很順利,因為一般要求博士班投paper大多是兩篇,若你碩士班兩年可以投一篇,往後投寫paper大概就比較能掌握了,應該一年出個一篇沒問題,如此一來,博士班念三四年至少也可累積四五篇,畢業以後便比較有搞頭了,而畢業也比較快多了。
 
        相反的,若是你碩士論文做得很混,也沒有啥心得與paper或conference發表,那我建議你不要懷疑,先去當兵,該欠國家的債先還一還。當完兵,也許以前碩士論文的paper就出來了,以後考博士班也比較有點籌碼了。此外,由於起步比較慢,你在當完兵後念博士班可一邊注意社會需求與脈動,有機會好好把握,即使博士班不會太快畢業,但至少你畢業後可以很快找到工作,也不用怕與社會脫節。

5.入學考
 
        博士班入學考試的準備,一般來說,是比碩士班要簡單多了,就競爭來說,也沒碩士班嚴重。前面我曾建議,有paper或conference便要把握機會發表,因為這會對博士班的入學考試有很大的助益的。試想,兩個碩士,一個已經會自立寫 paper了,一個還沒經驗,當然老師們會比較喜歡前者了。
 
        準備入學考試的重頭戲一般便是口試﹑筆試與審查。口試與審查,一般來說,除非你有很好的發表與表現,否則大家的分數不會差到哪裡去;因此,筆試便是影響很大的因素。如何準備筆試呢?我建議,考古題一定要好好把握。即使是你今天要去考一間不是你自己學校的博士班,若筆試能突出,上的機率仍然是很高的。而考高分的重點便是考古題。因為每個人都有考古題而你沒有,你便輸人一兩題的分數了,而那可能便是一二十分足以讓你落榜的差距。其實,考試科目年年皆同,幾份考古題作下來,即使沒有考出來,也可以對考題出題方向與難易度了然於心。
 
        再談談口試與審查如何準備吧。口試要考什麼?一般來說他可能會要求你報告一下研究或讀書計劃,然後就你的報告加以詢問;問到沒什麼好問了,老師們便會依據你研究的範疇的一些基本知識對你加以詢問。由此看來,這方面若沒好好準備,你可能便會被電得很慘很慘了。舉例而言,考物理所,若說要作實驗物理,他們便會問你一些固態物理;若你說要作半導體,那半導體部分的知識你便得熟知才行。
 
        此外,還有一些小小的技術問題值得考慮,例如,若你能先找老師談談研究計劃如何寫,那也許會比較能切合實際。為什麼呢?若你自己天馬行空說要作某一研究,結果該所根本就沒該師資,那你想你怎麼可能進得去該研究所?沒有一位老師能指導你的。從另外一方面來想,假設你報告說,你要走某方面的研究,很明顯的就是要找某位老師,而其他老師若了解之後,你所能獲得的青睞便少了,畢竟每個老師可能都有其愛徒,一點點的私心,雖然是令人不太舒服,但恐怕也是人之常情。這時,我們報告時似乎又得保留一點了--這就看個人如何權衡了。

6.資格考
 
        考進博士班後,第一件是,便是準備資格考了。最好乘著入學考的熱度一次把資格考都考過,越早越好。同樣的,考古題與例題好好的背﹑做,相信收穫必定豐碩的。這一關真的很重要。很多人念較多年博士,便都是卡在資格考拖太久了。

7.如何充實自我
 
a.英文
 
        在念博士班時,有許多事情是很值得去做的。首先是加強英文能力。雖然在國內念沒有語文的壓力,但是要知道,每年有多少留學回國的博士,每個英文都是呱呱叫的,同樣是博士,可不要卻輸在語文能力上,那就非常不值得了。如果要省錢的話,可以先挑一些英文教學期刊來研讀,諸如,長春藤,空中英語教室,大家說英語...等各有千秋,可就個人需求與程度去選擇。

        如果經濟能力許可,去上一下英文會話課其實是很值得的。畢竟如果光是聽收音機學英文,而沒有實戰經驗,即使學得很多文法,而說不出口,也是枉然。畢竟學術研究常有機會參加國際性的會議,英文表達是很重要的。

        去上個課,補補英文能力,看起來沒什麼,但其實很重要。我們知道,人是惰性是極強的。若有個固定的課程要上,持久以降,一定會有進步的,否則會連起步都沒有辦法開始。
 
b.旁聽
 
        除了英文之外,在此還有一個建議,便是去旁聽。就如前一段所說,人是很有惰性的。有人教你知識,念書給你聽,比你邊念書邊打瞌睡還加上看不太懂沒人可問的窘況,豈不是好太多了。問問學長,看有哪些課值得學的,去修或旁聽,多多發問,每個禮拜多少獲得點進步與新知。其實也不過幾個小時的時間,但有時在困在實驗問題上發呆也是一兩個小時,不是嗎?

        此外,聽演講也是一個充電的方法,聽聽不同領域的演講,剛開始也許聽不懂,久而久之,自然便會有點概念,甚至有時可以刺激你一些新的想法。一般來說,系內通常都有定期演講,若有興趣也要多參加外面的conference。
 
c.電腦
 
        再一個大力推薦的充電方式便是,電腦!買一台電腦絕對是值得的。不管是學一種文書處理(如Office系列)或是學程式設計(強力推薦Visual Basic),都是很有用的。

        在此,我要說一點道理。我們知道,我們都是在天下太平的戰後出生的第 n代,即所謂嬰兒潮的後代,然而,我們這個世代出生的人口比起戰後第一代(應該就是嬰兒潮那一代吧,呵呵)來說多很多,不比戰後第一代的人,他們有著非常多的機會與發展空間。例如,有很多人根本就不需找工作,而是工作自己來找他們的。然而現在回國的留學生找工作,可能便是幾百人中挑出一人了。什麼道理?因為不但機會都已經被占滿了,競爭的人口也多了。我認為這種情況,在所謂新人類與新新人類,甚或 x世代,y世代,甚至e世代的人長大後會更加嚴重。
 
        我為什麼要說這件事呢?因為機會來了,這個機會便是電腦所帶來的!後嬰兒潮世代的人雖然機會少了,但他們卻是最先與電腦來電的世代。這便是新機會的降臨。因為老一輩的教授,他們幾乎很少會精通電腦的,然而新世代的人類,卻是在充滿電腦資訊下長大。因此,若可以把電腦學好,甚至精通,你便可以當機會來到時及時的掌握到它。當電腦漸漸深入社會,你可能便可以用電腦發展出許許多多的可能性,包括創業與求職或發明研究的機會。而你作為一個電腦時代的先驅世代,正與戰後第一代享有同樣可能的機會與幸運--只要你能電腦好好應用的話。反之若你沒學電腦,你可能便會被後來的新新人類或xy世代所打敗(應該聽過很多舊世代因為沒法接受電腦化而提早退休的例子吧),因為這些新世代的人類甚至從國小便開始學電腦了。
 
d.網路
 
        說完電腦,我不得不強調網路的重要性。網路是電腦深入社會的神經細胞,它是資訊的動脈,而掌握資訊你便掌握了權利﹑財富與未來。在現階段,我們必需好好應用它,並跟著它的脈動前進。最好與最簡單的應用之一便是電子郵件。利用電子郵件,時空距離都被縮短了,而資訊流通更快速了。再者便是網頁,經由homepage的製作,每個人很容易便將自己推向世界的舞台,也很容易得到資訊。好好運用這些工具的話,你可能可以坐在實驗室裡,卻能向世界一流的大師請教問題,何樂而不為呢?(英文可得好好學了)。有空的話自己何不先做個 homepage,申請個電子郵件信箱呢!

8.參加Conference
 
        參加Conference並不一定要由博士班開始,碩士班你便可以去見習參加,聽聽別人做些什麼。當你的研究做到某個程度,有一點心得了,你便可以寄個摘要去,看看會被安排到貼壁報或是口頭演講或甚而reject。不管何者,只要發表,其實都一樣重要的,而這些經歷都是你的資歷,以後找工作時的履歷表上都可以列上去(參加完會議,記得把資料保存好)。
 
        有人可能會小看Conference,其實參加Conference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研究者應該要對於相關研究領域的東西有所了解才是。參加會議你不僅可以了解別人做些什麼,也可以知道現在的流行研究或問題,更可以認識每個同領域的研究人員,有時甚至可以合作或互相支援,更擴展了博士班原本狹窄的人際關係網路。在大家交換研究心得的同時,你也可以得到很多資訊,甚或交到一些朋友。要知道,閉門造車的結果很可能你只是在犯前人同樣的錯誤而已,有人可以問,你可以不必重導前車之鑑。而當然,我們也應當抱持著樂於予人分享的研究精神去與別人交流才是。

        參加會議時,由於中國人個性都比較保守些,有時候可能都把一些話會悶在心理。我想,只要是禮貌謙虛誠懇的,談一談又何妨呢?
 
        還有一點也是值得注意的,那便是該去印名片了。不論你是博士班一年級或幾年級。一張名片又何必有一個很重的抬頭呢?這只是一張交朋友的護照或通行證罷了,有何需要吝嗇呢?
 
        你可能會說:我又不是什麼重要人物,印名片要給誰啊?--錯了!你就是重要人物。你的名片的主角是你的名字,而不是你的抬頭。也許你有一天是某某某董事長,但是一定要記得,董事長永遠是排在你名字後面的,你才是主角,董事長這個頭銜是因為你的努力才能打上去的。
 
        你的名片要給誰呢?當然便是給可能會是朋友的人。試想,世界上有百億人口,我們交的朋友卻只可能是一兩個,即便是一二十個或數百個,也不過是幾億分之一而已。人生而短短數十載,再怎麼去認識也認識不到幾千萬分之一的。人又何必吝於把自己推薦給別人呢?一張名片,是一張交友的護照,也許有人一輩子也發不出去一兩百張的。幾百個朋友中知心朋友難得一二,人又何必吝於多認識一些朋友呢?即便是一面之雅,豈不也是緣分呼?
 
9.畢業論文
 
        當你累積了足夠的發表論文,接下來你就該也會想要開始準備畢業了。不要小看畢業這件事,他可是牽涉到很多微妙的互動關係喔。你能否及時畢業或許就決定在這些小事了。人生海海,有些事情,我們必需了解。
 
        首先,你能否畢業,一般來說,都是取決於你的老板。即使你寫了十幾篇論文,老板不點頭,你也是惘然,除非你換老板。而換老板也等於要從頭另起爐灶,以前發表的paper大概就都不能算了,因為既然你以和前任老板翻臉了,你又如何期待用那些paper畢業呢?即使你認為paper是你寫的,你所用的經費與剛開始訓練你所花的討論與經歷,都是少不了老板的。常常看到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爭執,便是這樣引起的,而爭執的結果,往往兩方都是輸家,但老板失去的不過是一個顏面罷了,而學生所失去的卻是好幾年的心血。
 
        為了預防這種不快的情況發生,我們得由老板的觀點來做點思考。若你是老板,你的學生跟你要求畢業,你會如何思考呢?以下列舉一些可能情況:

a.你可能會考慮到實驗室人力的問題,若這個學生畢業了,後面沒有人接了,那實驗室不就得關門了。
b.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學生還訓練得不夠,若畢業口試口試時表現很爛,真的是很丟臉。
c.你也可能會想到,這個學生治學的態度不夠嚴謹與誠實,可能假造data,你可能便想要治一治他,給一些要求,讓他調整一下態度。
d.你可能會想到,有很重要的儀器要進來,必須要這個學生幫忙。
e.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學生實驗做得不太完全,做了一半卻想畢業了。你很希望他把研究做得更徹底些。
 
        由老師的觀點來看,我們所能做的努力有三:
 
a.有機會找新的有潛力的研究生進實驗室便盡量找,把你的研究及早傳承過去。若有後繼博士班學生更好。(當然,我們還是得秉持良心與吃好到相報的心情去招攬學弟,可不要不擇手段啊!)
b.盡量把研究做得完整,有內容,所花的時間可能多少,要先有心理準備,並提早因應。有時也得多和老師溝通,多多了解他的想法,以便知道老師的計劃與要求。甚至自己要畢業的要求與計劃,也得至少提前一年提出,不要讓老師措手不及準備。
c.研究不可作假,對data的要求要用嚴謹的態度面對,不要讓老師覺得你很草率或不誠實,一但有次記錄,你很可能便陷入萬劫不復而不自知。
 
        當你與老師溝通好,論文篇數也夠了,便得著手寫博士論文。首先你得與老師溝通訂下一個題目,並朝該方向去寫。這段期間,你可能要花不少時間 K一些書,並把一些專業名詞定義都整理下來,當成你的口試的準備工作。一般來說,博士論文與你的發表要有所相關,因此也得注意自己發表 paper的主
題不要無法整合。
 
        這期間你可能也必需學會一個文書處理軟體,WORD相信是最常被使用的。不過要注意一點,你一定要把每一章節分開存檔,不要只用一個檔案放一大堆資料。因為一但檔案一小部份出問題,你很可能整份檔案都毀了。

        還要記得常常備份,小心電腦病毒,有時最好要印一份出來放著,為什麼呢?因為很可能你所有存檔的資料全完蛋了,那這份資料就異常重要了 ---想想看當你硬碟壞了,或者整個硬碟被不小心format掉了....所有研究發展的論文資料全部消失,豈不就好像時光突然回到半年前甚至好幾年前一樣,因為
你什麼都沒有了。
 
        許多經驗告訴我們,軟碟十分易壞,是很爛的備份工具 ;硬碟,尤其是新買的,可能至少得用個一兩個月才能知道是否穩定,不要拿自己的畢業開玩笑。

10.畢業口試
 
        當你與老師溝通好可以畢業了,論文也寫好草稿了,接下來便是口試了。其實,你應該在你寫論文的開始時便得打算好畢業的時程。以免估算錯誤,多留一年。通常論文可能要花個一兩個月整理資料及Keyin,當然也許你一切就緒一兩個禮拜也是有可能出來的。而之後是論文與發表送審查時間可能就很難說了,--事實上這些步驟各院所都有不同,有的是要提畢業提案(proposal),也有的要先校內口試,也有的是審查加上公開演講。這些都可以去問清楚。不論如何花個一個月應該是可以完成的。
 
        然而最麻煩的還是在邀請口試委員上,時間的安排有時是很難協調的。這時短則一兩個禮拜,長可能要一兩個月後你才會口試到。這期間你便得把投影片或報告資料準備好,並多多練習幾次。一定要請學弟或老師幫你聽一聽,並多多問問題,且記下可能的問題加以解決,以備不時之需。必要時可以輔以錄音機或錄影機自己看看自己的缺點在哪裡,加以改正。
 
        其實口試當天的準備還有許多的細節,以下是一些瑣碎的備忘錄,給大家作個參考:

1.衣著,儀容(穿皮鞋)
2.論文,參考資料,投影片,投影筆,筆記或備忘錄,需用的道具要記得帶。
3.理頭髮
4.簽名的封面及評分表(給口試主持人)準備好。
5.水果,點心,飲料先買好。
6.預講幾次。
7.找學弟當招待,以備突然有事時跑腿,並幫忙紀錄問題或錄音。
8.口試完後是否聚餐吃飯,問老師意思,看哪些人參加,由口試主角請客或老師要請等瑣碎問題。
9.決定吃飯的話要至少要前幾天先訂桌。
10. 口試前給自己準備一杯水,以備口乾時飲用。
11. 口試前上廁所。
12. 準備可能問的題目,甚至得獎感言,先做練習回答,以免一    時慌張。
13. 確定每一位口試委員都知道口試會場,並詢問是否其要住宿 或代買車票。
   大概就是這些了。

11.未來
 
        最後,我想講一個我戲稱為黃氏積分定律的道理,與大家分享。
 
        這是一個關於如何提高自己的收穫的定律。首先,我們可以把收穫定義為成就對時間的積分。這是很合理的,時間越長收穫越多,成就越高,收穫也越多。這有什麼稀奇的呢?這告訴我們再一定時間內,要如何努力,才能有最多的收穫。請看以下的圖。

        這些圖告訴我們,要達到高的收穫,你必需趁早努力!多簡單的道理啊!

        當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非常努力,先達到高的成就,也許後來不再努力了,成就漸低,但是所享受到的收穫卻仍然很大,這便是趁早努力的結果。反之,若是想慢慢努力,到時間的最後才達到成就的最高點,也就是所謂大器晚成,你由圖便可清楚看到,你的收穫卻是那麼的少,比趁早努力者少太多了!
 
        另外,我們也可以將努力的程度定義為成就對時間的微分,這也是很合理的:單位時間內成就越高,表示越努力,不是嗎?而如果努力是負值,則表示是鬆懈的狀態,這也是可理解的。

        由此看來,我們也可由圖中看出,趁早努力者所花的努力時間短,而大器晚成者幾乎是一直都在努力而無法休息的,這兩種生活方式,無疑的,再次說明趁早努力者會有比較好的生活品質了。
 
        博士班的研究生涯是有限的,你要一開始便痛下苦功,你的收穫才會可觀。或許有人會說,只要成就一樣高,不就好了嗎?這是不一樣的,成就是隨時間變的。換句話說,你今天達到很高的成就,也許你往後幾年你便永遠沒有辦法再創新高了。而收穫是一直增加累積的,用之評斷人生的價值才是有意義的。

        其實,人生不也是有限的嗎?上面的道理,不也可以用在人生的努力上嗎?要得到最大的收穫,人一定得要及早努力。而且生活的品質也提高了不是嗎?
 
        因此,回到正題來,畢業後,一個博士的未來會是如何呢?其實我也沒有答案,每個人的際遇變化太多了。但是,我想和大家一起勉勵的,便是前面的定律 ---即使是畢業了,其實還算是進入社會的起點,若好好努力的話,以後收穫才會最多。甚至,更該勉勵自己的是,只要努力,有一天,你甚至是可以創造工作機會給別人,而不是等別人施捨給我們工作。我想,人必須要有此大志,才能不被艱難輕易打倒,有此夢想,努力才能更踏實,
更有方向。願共勉之。
 
(87/6/25)
(89/11/13修訂)
[註 1]:難走的路上才有好風景不是嗎?(92/06/02)
[註 2]:不過,我現在覺得,好的博士班學長可能也不容易找到,因為博士班學生常會自顧不暇。我現在傾向老師與學長應該以好老師為優先。
 
後記:冥冥之中,本文當初以海為背景。經過兩年馬祖預官及三年博士後研究,91/8/1,我到海洋大學光電所任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lu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